废旧家电拆解企业走在亏损边缘

2010年09月21日 10:26 758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环保拆解亏损:与个人抢市场
  与烟台绿环相比,北京市发改委确定的惟一一家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华星集团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日子过得就有些“艰难”。
  “可以这么说,现在我们是拆解一台赔一台的钱。”华星环保市场策划部经理周徐向媒体表示,“只有靠国家补贴的扶持,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据了解,华星的最大花费同样来自对没有再利用价值的部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成本。
  “可以说,无害化不仅吃掉了有用材料的价值,还让企业亏了本。”周徐无奈地说。与绿环不同的是,华星自身并不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一些有毒材料如含铅玻璃等必须送往专业玻璃厂进行处理,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华星还面临与个体商贩抢占市场的困境。根据华星提供的数据,2007年4月投产当年,华星共拆解废旧家电10.6万台,2008年全年拆解20.9万台,今年预计能达到25万台。即便如此大拆解的规模,数量也只占到北京废旧家电的10%左右。
  华星渠道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华星渠道部包括物流人员已接近百人,但与北京接近10万的个体商贩还是相差太远,而且再回收价格上华星也不占优势。
  “我们的回收价格比个体商贩要低一些。例如,29英寸CRT电视机我们收购价格是30元,而个体商贩就能出到50元。因为个体商贩回收的家电通过清洗翻新,还能作为二手电器高价出售或者只把旧家电上有用的器件拆下来提取有用物质即可,而剩下没用的部件就被他们随意丢弃了。而我们回收的电器,不论好坏,都是要进行拆解处理的。”
  “一开始我们也考虑过和这些个体商贩进行合作,但效果并不理想。一是触动了商贩们的利益,二是商贩们卖给我们的电器关键部分经常‘不翼而飞’。最后只得放弃。”华星渠道部相关人员无奈的表示。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明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实施,家电拆解企业将承担更多的工作。如何通过国家政策补贴、消费者行为以及家电制造企业的共同努力,保证拆解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将是整个废弃家电回收行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1] [2]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