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熠熠生辉 创新有色金属循环发展模式
2010年11月11日 14:44 10827次浏览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创新循环产业发展模式
面向世界,跳出青海,柴达木高起点引进和创新国内外最前沿的技术、工艺,努力打造循环产业的中国品牌、中国模式。不论是在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天峻工业园区,还是在试验区内的工矿企业,记者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科技成果在这里产生的巨大能量。
无论青海盐湖集团的盐湖综合利用一期、二期工程、格尔木炼油厂炼油系统产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锡铁山铅锌矿的采选工艺、庆华集团乌兰煤焦化设备装置,还是青海碱业的技术工艺流程,中信国安提锂技术及盐湖综合利用、青海煤业集团鱼卡矿区高海拔综合机械化开采装置等,整体工艺技术水平,都是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前沿的。
试验区负责人说,柴达木盆地矿产多为共生、伴生矿,包括“三废”也是多元素混合排放,在分离、提纯、综合利用方面工艺技术复杂,单一开发哪个都不符合综合开发利用和循环利用的要求。因此,如何走出一条有试验区特色的科技之路,如何做到“开始即循环、生产即清洁”,成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经济能否“循环”的关键所在,也是能否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中国品牌、中国模式的循环产业发展之路的关键所在。
着眼于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将科技部门的科技研发和支持重点转向工业,重点依托盐湖集团等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科技创新联盟,加强科技攻关,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5年来,试验区共实施科技项目386项,资助资金9583万元,其中青海锂业吸附法提锂技术、东台吉乃尔湖卤水提锂工业性试验、青海盐湖100万吨钾肥加工系统等46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
此外,他们还结合试验区自身的工艺技术难题,瞄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全力引进,为我所用。海德鲁公司盐湖提镁全套技术的成功引进,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提镁技术一直是盐化工产业链条继续延长的“卡脖子”难题。挪威海德鲁公司却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全套提镁技术、工艺设备。几年前,青海省有关部门曾前去洽谈引进事宜,对方开出1亿美元的天价转让费。2008年5月初,该公司加拿大生产厂家因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原因准备申请破产。消息传出,青海省立即组成8人小组前去洽谈。在和几家企业频繁接洽之后,挪威海德鲁公司最终与青海盐湖集团达成了转让协议。2008年5月27日,协议正式签订。时任海西州常务副州长吴海昆这样评价:“这是盐湖资源开发的重大突破,它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扣’全部解开,可大大缩小镁资源利用的时间,并在短期内循环利用,尽快形成利用盐湖资源关联度高的产业集群。”
今年7月27日,依托这一技术与设备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青海盐湖集团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以金属镁为核心、以钠利用为副线、以氯气平衡为前提、以煤炭为支撑、以天然气为辅助,在盐湖地区构筑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盐化工、煤基化工、天然气化工、有色金属冶金多产业间融合发展。该项目总投资约60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产值400多亿元,启动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产值约100亿元。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