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铜镜中的中国历史和文化

2011年10月24日 14:48 1577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铜镜体现着古人审美眼光
  拿古代铜镜与现代玻璃镜子相比,前者虽然不及后者清晰,但是其身上的艺术性绝对是后者比不上的。汉代早期,铜镜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繁缛细密的龙凤蟠螭纹饰变为卷草纹、星云纹、吉语,出现了草叶纹镜、星云镜及各种铭文镜。到了唐代,铜镜体现了盛唐风韵的华丽气象,纹饰以麒麟、奔马、鸾凤、吼狮及西域传进的各种花卉、不知名的或奔或卧的怪兽等为主。铜镜身上的装饰纹路,直接代表着古人的审美眼光。
  纹饰工艺,既反映了铜镜的主题内涵,也是铜镜最具美学价值的部分。它涵括了各种几何、动植物、神兽仙人、民间故事、生活百态、祈愿祝福等,有些精美的可媲美画作,或映照出各种社会内容。纹饰各具时代特征:殷商时期多用叶脉纹、平行线纹、多圈凸弦纹等;西周时期多用重环纹、鸟兽纹等;春秋战国时期多用山字纹、凤鸟纹、蟠螭纹等;汉代除继续沿用战国镜纹饰外,最流行的纹饰有规矩纹(博局纹)、草叶纹、星云纹、连弧铭文纹、蝙蝠形柿蒂连弧纹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多用兽纹、变形四叶纹、瑞兽纹等;隋唐时期多用瑞兽纹、四神纹、花鸟纹、宝相花纹、海兽葡萄纹、十二生肖像纹等;五代以来由于政局变化,铜镜铸造也有明显的时代差异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至明代铜镜铸造业已是江河日下,逐渐被实用的玻璃镜所代替了。
  社会生活类纹饰大量出现,还是在东汉的画像镜上面。如历史人物(夫差和伍子胥),车马出行、歌舞宴乐、杂技马戏等,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王公贵族的奢侈生活。唐代的狩猎纹镜、打马球镜,洛阳出土的著名的螺钿人物宴乐镜等,亦表现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此外,唐代和唐以后的铜镜上出现了大量反映道教文化的纹饰,表现了道教在人们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影响。

[1] [2] [3] [4][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