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神秘韵味的海蓝宝石
2011年11月11日 9:59 757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珠宝
珍贵的“夜光宝石”
海蓝宝石,属于半宝石,是指除了国际公认的钻石、蓝宝石、红宝石、猫眼石和祖母绿五大宝石之外,具有首饰加工价值的天然矿石,如海蓝宝石、水晶、玛瑙等。世界上最著名的海蓝宝石产地在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其次是原苏联的南高加索地区,非洲的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纳米比亚以及美国的新罕布什尔、法国的马恩和中国的新疆等地。
对于海蓝宝石,不少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海蓝宝石和蓝宝石在颜色上比较相近,是蓝宝石的一个分支。其实不然,海蓝宝石与蓝宝石只能算是远房亲戚,它和祖母绿才是真正的姐妹。在矿物学中,海蓝宝石、祖母绿和绿宝石都被称为绿柱石。绿柱石的折光率非常高,看上去非常闪亮、耀眼。海蓝宝石一般是天蓝色或者海蓝色,包裹体少,透明,六方柱晶体形状。而上品的海蓝宝石就是蓝色带绿的或绿色带蓝的宝石级绿柱石。夜间灯光照射下海蓝宝石会呈现出比白天更加耀眼的光芒,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夜光宝石”。它质地较脆,高温下易炸裂,遇火烤会褪色,佩戴时应避免撞击,远离火源。由于这种宝石独特而美丽的蓝色调可以烘托任何肤色和眼睛,故被捧为装饰佳品,在时尚界越来越受到重视。
据说,海蓝宝石浸过的水可以治眼疾和打嗝;对呼吸道过敏、牙科疾病和皮肤病也有一定疗效。西方人普遍认为,佩戴海蓝宝石能够使人具有先见之明。
佳品风姿绰约,行情看好
物以稀为贵,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海蓝宝石不乏收藏价值。早在20世纪初,巴西曾发现一块有史以来最大的海蓝宝石晶体,长48厘米,宽40厘米,重达110公斤,内蓝外绿,清澈透明。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想购买它的人蜂拥而至,最终被一个德国商人用10万马克(当时已算是天价)买走,极品海蓝宝石的价值之高可见一斑。在国内,海蓝宝石的收藏价值同样不可小觑,2009年7月9日,广州一家珠宝行曾公开拍卖了一枚约114.5克拉的海蓝宝石,起拍价就高达50万元。
近年来,海蓝宝石由于其外形美丽、颜色鲜艳、瑕疵少,受到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喜爱,价格一直不断攀升。决定海蓝宝石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大小和颜色。目前,国内海蓝宝石市场价大约如下:做成戒面或者项链坠子的,属于宝石级的海蓝宝石,5克拉或者5克拉以下为200元到500元一克拉,5克拉以上为400元到2000元一克拉,10克拉左右的海蓝宝石项链吊坠,价格是1万-2万元。做成手串的海蓝宝石,价格则相对便宜一些。除了宝石颜色之外,还以珠子直径大小来判断价值,直径越大则价值越高,通常来说是100-200元每克。而真正有收藏价值的海蓝宝石一般体积都较大,只有够大颗的才能展现海蓝宝石的色泽,才有较高的升值潜力。
通常来说,切工完美且具有猫眼效应的海蓝宝石,价格会比普通海蓝宝贵3到5倍。今年7月份纽约苏富比春拍上,一颗21克拉海蓝宝石“文”字型胸针,拍出了2.5万美元,而在去年春拍中,相同类型的产品价格不过几千美元。
海蓝宝石选购有道
虽然近年来海蓝宝石逆市上涨,关注它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不是随便买进什么样的海蓝宝石都能升值。与海蓝宝石形态相似的天然宝石有蓝色黄玉和改色锆石,这些收藏价值不高的中低档石种常常假冒海蓝宝石,让不少藏识不精的集藏爱好者“打眼”。
选购海蓝宝石要从其稀缺性和美观程度入手,主要依据是看它的颜色、透明度和重量,颜色鲜艳、形态整齐、瑕疵少的海蓝宝石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海蓝宝石一般是海蓝色、天蓝色的,以色浓鲜艳者为佳,色蓝纯正,价格就高,呈深海水蓝色的宝石较浅水蓝色的宝石价格高30%-50%。颜色纯正、无灰色、无二色性的海蓝宝石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精琢细磨且具有猫眼效应的海蓝宝石价值会倍增。其次,分量越重、体积越大的海蓝宝石价格也就越高。此外,切割形态也决定海蓝宝石价格。
目前市场上海蓝宝石赝品不是很多,一般以蓝色黄玉(改色黄玉为主)和蓝色立方氧化锆来冒充海蓝宝石。和黄玉相比,海蓝宝石的比重较小,用手掂量手感较轻,且其多数带淡淡的黄绿色,蓝色黄玉的色泽比较单一;和锆石相比,锆石比重较大,具强色散、外表光芒四射,且可见明显双影。其他像水晶、玻璃及人造尖晶石等也易与海蓝宝石混淆。与玻璃和人造尖晶石相比,海蓝宝石往往有轻微的二色性,而且海蓝宝石内常可见气液二相包裹体。在肉眼状态下,海蓝宝石与蓝色水晶很难区分。
海蓝宝石的保养也十分重要,由于其质地较脆,在高温下易炸裂,遇火烤会褪色,故在佩戴时应避免与其他硬物撞击,要远离火源以免宝石碎裂或变色。
[1] [2]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