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启动 有色企业机遇挑战并存

2013年12月04日 10:0 820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再生金属资讯   作者:


  率先实施“碳排放交易”城市情况简介
  北京:北京的碳排放交易于11月28日正式开市,涵盖发电、制造和大型建筑行业的490家企业。2013年,参与企业获得的配额相当于其2009年至2011年平均排放量的98%-100%。未来两年内,这一比例将逐步下降,2015年制造业的配额将减至94%。每年4月30日,公司须递交去年排放量报告,政府则在6月30日前向企业发放年度碳排放配额。 目前北京市已将年均排放量1万吨以上(含)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90家企业、单位纳入交易体系,下一步将研究推动年均排放量1万吨以下的企业、单位也纳入交易范围。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参与交易的具体条件参见北京环境交易所(www.cbeex.com.cn)的开户通知,目前自然人投资者暂不考虑。交易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一旦遇到价格波动将有相应的调控措施。
  上海:上海机制覆盖发电、制造、航空、港口、商业楼宇等191家企业,由上海市发改委监管。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限额为1.6亿吨。11月26日完成第一笔交易,成交价为每吨27元。企业2013年至2015年的配额是基于2009年至2011年的排放量制定的。目前只允许现货交易,但由于企业已得到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配额,所以两年的配额现在都能交易。
  上海将年度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配额管理范围,并设定了试点期间企业各年度碳排放配额总量控制要求。要求达到一定排放规模的企业每年编制本企业碳排放报告,并由第三方机构对企业提交的碳排放报告进行核查。企业每年按照实际排放量进行清缴,配额不足以履行清缴义务的,可以通过交易购买;配额有结余的,可以在后续年度使用也可以用于交易。
  深圳:该机制于2013年6月建立,涉及635家企业和200座公共建筑,涵盖所有经济部门。区别于其他设置排放上限的机制,深圳机制以效率为基础。企业收到的免费额度由来年预计经济产出决定。若不能达到政府设定的基准,就必须在市场上购买排放许可。参与企业目前每年总排放量约为3100万吨,这在中国所有试点机制中是最低的。政府下发的2013年至2015年的配额“约1亿吨”,超过2013-2015年全市碳排放总量的40%。交易初期价格约为每吨30元,后攀升至130元高点,现价格约为70元。成交量不大,碳交易市场启动后,为防止部分控排企业通过不法手段逃避履行控制碳排放义务,深圳市政府还将会同供电、供油和供气等部门,共同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深圳还将依托注册在前海的碳排放权交易所,大力发展碳交易市场,推动人民币成为跨境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据透露,第一笔碳交易价格预计每吨在30元人民币左右,也就是在4.5美元至5.5美元之间,相当于美国加州碳交易市场碳价的一半。
  深圳碳排放交易首先将重点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作为碳排放管控单位,分别建立工业企业板块和建筑物板块。下一步将研究确定公交车、出租车能耗排放数据监测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公共交通碳排放核查工作,力求结合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的推广应用,从强制扩大应用新能源公交车逐步过渡到以配额分配推广应用的方式,率先探索建立公共交通碳排放交易机制。
  广东:2013年,发电、水泥、钢铁和制造业的202家企业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绝对上限为3.5亿吨。今后几年,陶瓷、纺织、有色金属、塑料和造纸业也将进入该机制。初期,企业将免费获得97%的配额,其余3%将通过拍卖获得。2015年,通过拍卖获得的配额比例将升至10%。目前,政府并未规定碳排放配额价格下限,但建议首次拍卖定价为每吨60元人民币。
  辽宁:辽宁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交易平台包括注册登记系统、电子交易系统、交易结算系统和资料报送系统等。交易用户不需要在电脑上下载及安装交易系统客户端,交易系统全部集成在网页内部,用户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碳排放权的交易,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使交易更加方便快捷。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