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托起科技兴业梦

国家铝镁电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年建设成效显著

2016年04月18日 14:15 604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技术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于科技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企业,拥有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专业人才队伍,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能够提供行业公益性服务,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技术研究开发平台。旨在研发一流的工程化成果、培养一流的工程化人才、建设一流的工程化条件,达到一流的管理运行水平,实现人才、技术和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目前,中心总数达到294个,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依托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院)组建的“国家铝镁电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是贵州省第三家、中铝公司第二家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的“国家中心”。
  申报组建
  2011年初,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和中铝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贵阳院积极申报成立“国家中心”。同年12月,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国家中心”依托贵阳院组建,建设期为3年。国家中心建设预算总投资6200万元,其中科技部拨款300万元、贵州省科技厅配套500万元、依托单位自筹资金5400万元。
  中心的任务是立足于铝镁电解行业装备重大需求,通过整合资源、技术创新、工程应用、公共服务,将现有装备业务的人才团队等进行重组,并与国内多家生产企业、设备制造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紧密结合,打造国内一流的铝镁电解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平台,立足世界铝镁工业前沿,开展铝镁电解装备前沿技术和工程技术研究,强化装备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形成聚集人才、装备研发、规模制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平台。
  三年成就
  经过3年建设,“国家中心”实际投入建设资金10210万元(依托单位自筹9410万元);开展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企业重大横向委托项目8项、中心自立科研项目12项;获国家科技部经费2244万元,获省政府资助经费628.6万元,与企业签订委托合同2524万元,依托单位投入科研经费3254.8万元;形成了12项专有技术;7项成果获科技奖,其中获中国专利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4项;编制标准14项,其中主编国家标准4项、主编行业标准1项;申请专利114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8件,获授权专利51件;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与中船重工712所等合作,突破了铝电解系列在大电流、强磁工况下安全不间断连续生产的世界难题;与云南铝业等企业合作,实现了铝电解生产过程多参数平衡控制,电流效率超过94%,直流电耗低于12480kW·h/t,技术指标国际领先;累计进行国际国内各类学术交流会19次;对高校、科研机构开放课题19个,经费累计达1400余万元;建立了铝镁电解装备信息服务网,定期发布行业动态、中心建设、专业培训等信息;举办培训班31期,累计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0人次;实现收入47,458.69万元,实现利润16,743.29万元,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中心的自身建设和快速发展,实现了科研-开发-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也为贵阳院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科技兴业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验收
  2016年2月17日,“国家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为组长的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国家中心”下设的4个研究室、4个实验室和2个中试和产业化基地,听取了“国家中心”验收报告。专家组对中心建设一致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经过3年精心建设和运行,依托贵阳院组建的“国家中心”已超额完成了科技部下达计划任务书中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实现考核目标。
  未来,“国家中心”将秉承建设成为创新型、开放式、综合性铝镁电解装备一流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做铝镁工业先进制造技术的领导者的愿景,以提高自身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行业发展为目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优化运行机制、广泛聚集人才,积极践行“中国制造2025”,切实提高铝镁电解行业技术及装备水平,为中国铝镁工业的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为实现中国梦中铝新篇章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