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二十三冶五公司宏财明馨高中建设项目施工纪实

2019年04月09日 8:23 714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建设工程

“一双鞋穿多久就坏了?”笔者抛出这个问题后,五矿二十三冶五公司宏财明馨高中建设项目的年轻施工员纷纷给出了答案,“两个月吧,我一年要穿坏五六双。”“我比较费鞋,一年穿坏七八双。”“我会备上两双鞋,怕哪天鞋穿坏了,找不到鞋穿。”……从答案中可以得知,鞋子对他们来说,就像牙膏和香皂,属于易耗品。
“能不费鞋吗?”55岁的老施工员杜运南感叹道,“我每天到工地来回好几趟,走路至少有1.6万多步,差不多15公里,只能在项目部同事里面排到24名,更何况这群有拼劲的年轻人呢。”
位于贵州省盘州市红果镇朱家坡的宏财明馨高中建设项目,包括57栋单体建筑,建筑面积19万余平方米,近17个标准足球场,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项目自2016年10月开工以来,五公司的建设者以坚持为笔,汗水为墨,以云贵高原为纸,马不停蹄,星月兼程,绘就着一幅美丽画卷。
“做这个项目是真的难,
有人到这里第二天就要走”
项目部为了抢工期,工程全面铺开,人员投入大,材料损耗大,周转材料周转率低,连接施工现场的唯一一条盘山路,承担着项目部各种材料、机具的运输,可谓施工现场的“生命线”,尤其是在“地无三里平”的云贵高原上。
回忆起第一次到项目部,入职2年的技术员蔡龙心有余悸:“来项目部的盘山路太惊险了,你以为到了崖边,结果一个急转弯又甩回了路上,坐车必须紧抓扶手才行。”
往项目部运送物资,是“直面生死”的事,外来运送物资的货车感慨道。项目建设初期,通往项目部的道路只有一条盘山土路,有一回,一台满载砂石的货车和其他车在这条路上会车,司机上坡时踩住了刹车,再启动时车子,怎么也爬不上坡,一直往后面退,司机发现情况不妙赶紧跳了车,车子失控后坠下了50多米高的峭壁,车毁“物亡”。之后,项目部需要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都只能“蚂蚁搬家”似的分装倒运,如此一来,不仅增加了成本,也耽误了工期。
“忽如一夜暴雨来,项目员工在看海。”项目部员工调侃着云贵高原的雨季,到了雨季,施工现场的“生命线”就易被切断。项目分为3个平台,从最低处的第一平台到最高处的第三平台有近90米的落差,因此临时道路修得很陡。下雨天,往外拉土石方的车上“哗哗哗”流下水和泥,洒在临时道路上,外来的工程车走过盘山土路也带着泥走到这里,水和泥这对“拍档”导致了路面湿滑,车辆易打滑。走过这里的重型车轴承损坏、方向盘被司机掰断、侧翻都不是新鲜事,项目部只能靠挖机拖车、靠人冲洗地面,缓解路面湿滑的情况。后来,山下的混凝土搅拌站只要一听说项目需要混凝土,都直接说不愿供应,项目没了混凝土“开锅”,工期也只能眼巴巴拖着。
项目部员工还经常看着喝的水发愁,洗碗盆一日不洗就是一层水垢,厕所水箱半个月不清理,就有半箱的水垢,大家乐呵着说:“真是补了大量的钙啊。”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还能克服,但当面对项目所面临的拆迁不顺、劳务队伍管理难度大、资金短缺、附近村民阻工、工期紧张等问题,项目部所有管理人员就如胸口压了块大石头。“我刚派到这个项目,了解了项目的情况后,我整晚整晚睡不着,就想着怎么办?做这个项目真难,有人到这里看一下,第二天就要打车走。”项目执行经理郝定国倒出了苦水。
“干工程,要有毅力、决心,
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徐霞客在其撰写的《徐霞客游记》中称喀斯特地貌为“石山”“石峰”等,这个项目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遍野石山”“寸尺难下”。清理完表层土方,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就是硬度极高的石方,石方虽极易风化,但是大型机械开挖难度大,项目部就请专业爆破公司陆续进行了近20个月的爆破,运出了350万土石方,才完成了准备工作。
“地下溶洞是这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越过的一座大山。”对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颇有研究的项目监理经理张卫顺说,“溶洞会阻碍施工的脚步,碰到溶洞就要赶紧处理,不然,地面可能塌陷,机械和人会掉下去。”由此,施工前的勘探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摸清地质情况才能拿出解决办法,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项目部技术人员就常下溶洞查看,了解溶洞的发育情况,打桩时,步步紧跟,采取灌注混凝土等方式对溶洞进行填充加固。
“要说最难成孔的桩,要属47#楼的42号桩了。”项目部技术主管罗灵勇说:“这个桩周围全是软弱土质,成孔到26米时就出现大规模塌孔,只能在清孔后回填素混凝土做护壁稳住软弱土质后,再次下挖,即便这样还反复塌了四五次,成孔到49米还未挖到中风化岩层,我们都感到棘手,再和设计单位反复沟通计算后,把端成桩改成了摩擦桩,这个桩的混凝土强度需要养护,因此比同批桩晚了一个多月。”
该项目号称“四边”工程,即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边拆迁,各项工作一环套一环,考验着项目团队的智慧和意志。项目施工高峰期劳务工作人员达1800人、57栋单体建筑施工进度不一,再加上甲方的设计不停变更,给现场的管理协调带来极大难度。面对难题,项目部打出了“两张牌”,一张“温情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做好劳务队伍的稳定工作;一张“管理牌”,采用“化整为零”方式,将现场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至少安排3名管理人员,管理片区的安全、质量、进度等,项目部统一调配资源,这样的方式不仅化解了管理压力,也让大家明晰了自身的责任。同时,项目部每天开“晚会”,从晚上7点半开始,总结一天的工作,对要立即解决的问题进行部署,对需要协调的事情找到责任人,一一落实,快速形成施工合力。“开会经常要到晚上11~12点,有时开到凌晨1~2点。会议室的灯什么时候熄灭了,就标志着会开完了。”项目部综合管理员曹玲说。
“这个项目确实‘多灾多难’,遇到困难,我们有时要多从自身找问题,尤其是现在工期紧的情况下,更要明白关键中的关键,核心中的核心,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极有忧患意识的五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谷忠军皱眉说道,“干工程,要有毅力、决心,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没有天时、地利,
但我们有人和”
在没有“天时”,又不占“地利”的困局下,项目部深知只有抓住“人和”,才能圆满实现2019年5月30日完工的节点,保障近万名师生在2019年9月1日顺利入校工作、学习。
为了凝聚力量,项目部于2018年8月和9月举行了“大干60天,确保9·30主体封顶”劳动竞赛,2019年3月21日举行了“保安全,强质量,咬定工期不放松,大干快上争先锋”劳动竞赛推进会,制定了详细的竞赛具体措施和考核评比方案,将节点具化到每一个节点、每一天、每一个班组、每一个负责人;明确了奖惩办法,列出了详细的考核内容;并通过设立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党员责任区等,充分发挥党工团组织的力量,用尽一切方法保节点。
同时,项目部主动出击,协调各方,争取理解和帮助。业主方领导多次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推动工程进展,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优先支付工程款。盘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令波多次莅临现场督导项目建设,其中,2018年10月1日,李令波协调市政单位,让项目部从还未完全建成的西环线进出场,项目部再也不用绕道盘山路,保障了“生命线”的通畅。集团公司领导吴建国、陈怀忠、杨兴川、李巍等多次到项目部指导、调度项目建设。
当然,五公司上上下下也全心扑在这个项目上。五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谷忠军在今年元宵节后,亲自挂帅,长时间“蹲守”项目,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如“定海神针”般给项目员工带来勇气与信心。五公司副总经理、总经济师、项目经理董昆从抢工期开始,便满负荷运转,白天晚上电话不停,通话中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的办公室“门庭若市”,找他的人要排队,排在后面的人如果插队,前面的人会提醒后来的人:“我比你先来!”项目党支部书记王湘巍是项目后勤“大管家”,也是项目“救火队员”,既要做好闹事村民的安抚工作,还要经常往派出所、信访局、当地政府跑,只为争取施工环境的和谐稳定。
项目部80%都是年轻人,他们的皮肤黝黑粗糙,是云贵高原的气候赐予的“特别礼物”。年轻人太多曾是项目部的压力来源,他们经验少,能力不全面,然而,压力越大动力越足,这样“难做”的工程磨炼着他们的耐心和意志,使他们获得了更多成长。“我虽然已经干过4个工程了,但这个项目带给我的成长是最快、最全面的。”“自从到了这个项目部,我这个‘95后’感觉自己老了七八岁,可能是心态更成熟了吧”……
晚上9点,云贵高原上空的月亮如澄澈的水,流淌在工地上,猎猎北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诉说着云贵高原上的故事。塔吊上的大灯将项目现场照得如同白昼,多座单体建筑里的灯带颜色各异,交相辉映,500余名劳务人员或忙着室内外装修,或忙着清理现场,30余名管理人员在检查安全作业、施工质量,大大小小的工程车川流不息……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邓凤武一边掏出手机拍照,一边称赞:“项目部的夜景真美!”是啊,五矿二十三冶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动人画卷,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奋斗者之歌。
(曾尔琴)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urgicaldrapec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